cover_image

塔筒涡激振动的克星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在风电项目中,塔筒扰流条(也称为涡流发生器、螺旋扰流板、螺旋列板或破涡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作用是抑制塔筒涡激振动。

作用详解

1. 破坏周期性涡旋脱落:

当风以一定角度和速度流过圆柱形的塔筒时,会在塔筒背风侧产生交替脱落的漩涡(卡门涡街)。

这种周期性的漩涡脱落会在塔筒上产生垂直于风向的交变升力,从而诱发塔筒的横向振动(涡激振动)。

扰流条通过其特定的形状(通常是螺旋状或直线条状凸起)扰乱塔筒表面的气流边界层,打乱漩涡形成和脱落的规律性**,使其变得随机或不稳定。

2. 抑制涡激振动:

通过破坏涡旋脱落的周期性,扰流条能显著降低甚至消除由此产生的周期性升力。

这有效地抑制了塔筒在特定风速范围内的横向振动幅度,防止塔筒因长时间大幅振动而引发疲劳损伤甚至共振风险。

3. 次要作用:

降低风阻(轻微): 虽然主要目的不是减阻,但扰流条有时能在特定工况下略微改变气流形态,对阻力产生微小影响(通常是略微增加阻力,但相对于抑制振动的收益可以忽略)。

降低风噪(轻微):减少周期性涡旋脱落也可能略微降低相关的风噪。

安装位置

扰流条的安装位置是其发挥有效作用的关键,主要基于以下原则:

1. 塔筒上部区域: 这是最核心的安装位置。

原因:涡激振动最容易在塔筒顶部附近发生。原因有三:

风速最高:风速随高度增加,塔顶风速最大,涡旋脱落产生的激振力也最大。

结构响应最大:塔筒顶部(接近机舱)是结构柔度最大的地方,对相同激振力的响应(振幅)也最大。

气流更“干净”: 越靠近地面,气流受地形、植被、建筑物等干扰越大,涡旋脱落的规律性反而可能被破坏。塔筒上部气流更稳定均匀,周期性涡脱更易形成。

典型位置:通常安装在塔筒总高度的 顶部1/3到1/4段,特别是靠近机舱下方的几段塔筒上。

2. 螺旋环绕:扰流条通常不是垂直或水平的直线条,而是以螺旋线的形式环绕塔筒表面安装。

原因:

全方位破坏涡脱: 风向会变化,螺旋线能确保无论风从哪个方向吹来,都能有效地干扰气流。

连续性干扰:螺旋线提供连续的干扰路径,比离散的点或短条效果更好。

避免形成新的规律性:螺旋形状本身不容易诱导出新的、有害的规律性涡脱。

3.  可能的多层安装:

对于非常高的塔筒,或者在某些特定的设计或场地条件下(如存在复杂气流),可能会在塔筒的中上部甚至中部**安装多层螺旋扰流条,以提供更全面的保护,确保在更大的高度范围内有效抑制振动。

总结关键点

核心作用:破坏塔筒背风侧周期性涡旋脱落,从而强力抑制涡激振动,保护塔筒结构安全,防止疲劳破坏。

核心位置:塔筒上部(通常是顶部1/3到1/4区域),特别是靠近机舱的下方塔段。

典型形式:以螺旋线形式环绕塔筒表面安装。

材料:常用高耐久性材料制成,如特殊橡胶、聚氨酯或金属(如铝),确保在恶劣户外环境下长期有效。

简而言之,塔筒扰流条是安装在塔筒上部、呈螺旋状环绕的凸起结构,专门用于“打乱”塔筒背风侧的气流,防止形成规律的漩涡,从而避免塔筒因这些漩涡脱落而产生危险的摇晃。它们是现代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塔筒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