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风电场集电线路架设原则
平原风电场集电线路架设原则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最近在平原地区做了一个小型风电场初设,16台风机,6.25兆瓦,四台一组,通过35kV线路输送至110kV升压站,运输施工非常便利,但风电场内即有高速又有铁路,还有树木,大部分为基本农田,集电线路布置挺麻烦,需综合考虑农田保护,高速、铁路穿越等,施工难度、征地协调等现实因素。下面把一些布置原则写出,供参考。
1. 集电线路路径选择原则
核心要求:
优先沿已建道路或沟渠平行架设,避开电力线路、坟地、村庄等敏感区域。路径最短、转角少、跨越少,地质条件稳定。减少树木砍伐和建筑物拆迁。
农田区域策略:
因农田机械化作业易损坏埋地电缆,主干线采用架空线路;仅在路径受限(如穿越铁路、高速或进升压站)时使用电缆。
推荐方案:钢管杆架空线+铜芯电缆混合方案。
推荐理由:
经济性上,虽略高于铁塔方案,但综合成本可控;可靠性上,钢管杆抗风性能好,供电稳定性高;施工协调上,减少基本农田占用,政府协调难度低;维护便捷上,架空线路便于检修,电缆直埋受天气影响小。
2. 关键技术参数
导线选择:按经济电流密度(1.6A/mm²)和载流量选择不同截面导线,单台风机:JL/G1A95/20;四台风机的集电线路采用:JL/G1A240/30。
防雷接地:
单地线设计,保护角18°,接地电阻≤10Ω。如是中雷区,采用环形接地系统。
杆塔基础:
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桩径1.7~1.9m,桩长15m)。占地面积小、抗腐蚀性强(适应弱腐蚀性土壤)。
3. 关键挑战与应对
农田保护:
架空线路避让基本农田,树木,如无法避让时,砍伐通道宽度为边导线外延3m。
交叉跨越:
与高速、铁路等交叉处,优先架空穿越,困难段采用电缆埋地。
施工协调:
混合方案减少永久征地,缓解与地方政府和村民的协调压力。
总结
方案通过混合设计平衡了经济性、可靠性与施工可行性,既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又兼顾了农田保护与地方协调难题,是平原风电场集电线路的一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