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其制作需严格执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或工程所在地相关标准。施工过程则需严格遵循以下关键规定,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一、 施工准备与设备要求
1. 勘察先行: 施工前必须依据桩位、桩型、桩径和桩长,复核场地地质条件及持力层深度,据此选择合适的成孔与沉桩设备。
2. 设备稳固: 成孔和沉桩设备安装必须平整、稳固,施工中严禁发生倾斜或移动。桩架或管桩上必须配备观测深度和桩身斜度的装置。
二、 沉桩过程控制
1. 核心监控: 施工中需持续检查桩的贯入度、桩顶完整性、电焊接桩质量、桩体垂直度以及电焊后的必要停歇时间。
2. 锤击法要点: 采用锤击沉桩时,应遵循“重锤轻击”原则,根据桩长匹配锤重或调整落距。必须使用合适的桩帽和衬垫,并确保桩帽设有排气孔。
3. 静压法要点: 采用静压沉桩时,需根据桩基特性和现场条件选择压桩机。场地必须平整,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倍。
4. 垂直度控制: 沉桩全过程必须密切观测桩身垂直度。偏差超过1%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并纠正。 桩尖进入较硬土层后,严禁强行回扳桩架纠偏。
5. 接桩工艺: 接桩位置宜在桩顶距地面约1m处进行。上下段桩中心线偏差需≤3mm,节点弯曲矢高需≤桩段长度的0.1%。
6. 异常处理: 遇贯入度反常、桩身倾斜/位移过大、桩身/桩顶破损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沉桩,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
三、 终止条件与质量要求
1. 终止沉桩: 沉桩终止应以锤击数和贯入度作为双控标准,具体数值需根据桩径、桩锤类型科学确定。
2. 桩顶连接: 预应力管桩桩顶与承台连接必须可靠,桩顶内应设置托板。
3. 精度标准: 沉桩完成后,预应力管桩水平度偏差应小于1/6桩径且≤100mm,垂直度偏差应小于0.5%。
四、 特殊工序与处理
1. 填芯混凝土: 浇筑填芯混凝土需在风机基础承台施工前至少7天进行。浇筑前必须彻底清除管桩内壁浮浆。
2. 截桩限制: 预应力管桩原则上不得截桩。特殊情况确需截桩时,必须使用混凝土切割器、液压紧箍式切断机、液压千斤顶式截桩器等机械方法,严禁人工凿除。
五、 防腐与记录
1. 防腐措施: 施工后必须对预应力管桩的外露钢圈采取有效的防腐处理。
2. 详实记录: 沉桩过程必须做好完整记录,内容包括:桩号、沉桩起止时间、中途间歇时间、前一半桩长的锤击数、后一半桩长每1m的锤击数、最后1m的锤击数。
总结: 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强、质量控制点多的工程。从前期勘察、设备准备、沉桩过程控制(包括垂直度监控、接桩、锤击/静压要点、异常处理)、终止标准确定,到后期的填芯混凝土、截桩限制、防腐处理及详实记录,每一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循规范要求,方能确保基础的承载力、稳定性和耐久性,为上部结构提供可靠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