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混塔筒环氧胶之施工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混塔筒(混凝土风力发电机组塔筒)环氧胶的施工是一个对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的精细过程。它主要用于混凝土管片之间的环形接缝,起到密封防水、传递剪力、保证结构整体性和耐久性的作用。

以下是混塔筒环氧胶施工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施工前准备:

表面处理 (至关重要):

清洁: 彻底清除待粘接混凝土表面(主要是水平环缝的上下表面)的所有灰尘、油污、油脂、脱模剂残留、松散颗粒、水分、冰霜等污染物。这是保证粘接强度的最关键一步。

干燥: 表面必须完全干燥。潮湿表面会严重影响环氧胶的固化反应和粘接性能。

粗糙化/喷砂: 通常要求对混凝土粘接面进行喷砂处理(或使用角磨机配金刚石磨片打磨),以去除浮浆层,暴露清洁、坚实、具有一定粗糙度的骨料表面,增加有效粘接面积。喷砂后必须再次彻底清除残留粉尘(常用高压空气或吸尘器)。

检查: 确认表面无裂缝、蜂窝、孔洞等缺陷。如有,需按设计要求提前修补。

环境条件控制:

温度: 严格按照环氧胶生产商规定的温度范围施工(通常在5°C至35°C之间)。温度过低会减缓甚至停止固化反应;温度过高会显著缩短可操作时间。需要监测混凝土基体温度和空气温度。

湿度: 避免在雨雪天气或相对湿度过高的环境下施工(通常要求RH<85%)。湿度过高可能导致胶层表面发白(胺析出)或影响深层固化。

露点: 确保混凝土表面温度高于露点温度至少3°C,防止表面结露。

材料准备:

核对: 确认使用的环氧胶型号、批号、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并在保质期内。

熟化/回温: 如果储存温度较低,需提前将A/B组分移至施工环境温度下回温(通常24小时),避免低温导致粘度高、混合不均或带入水分。

工具准备: 准备好搅拌设备(低速电动搅拌器)、搅拌桶(专用、洁净、干燥)、刮刀、抹刀、注胶枪(如适用)、防护用品(手套、护目镜、防护服、口罩)、清洁溶剂(如丙酮,仅用于工具清洁,不可接触粘接面)、加热设备(如低温环境需要)等。

技术交底: 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材料特性、施工工艺、安全要求和应急预案。

2.  环氧胶的混合:

比例精确: 严格按照生产商提供的配比(通常是体积比或重量比)称量A组分(树脂)和B组分(固化剂)。比例错误是导致固化不良最常见的原因。

充分混合: 将A、B组分倒入洁净干燥的搅拌桶中。使用低速电动搅拌器(推荐)或手动搅拌,从桶底到桶壁,上下左右充分搅拌。搅拌时间遵循说明书(通常3-5分钟),确保颜色均匀一致,无任何色条或未混合的团块。避免高速搅拌产生过多气泡。

混合量控制: 根据环境温度和可操作时间(Pot Life),控制单次混合量。确保在胶体失去流动性(变稠)前完成涂敷和合模操作。切忌一次混合过多导致浪费或胶体在桶内固化。

“熟化”静置(如需要): 某些配方混合后需短暂静置(1-2分钟)让气泡逸出(消泡),但需严格按说明操作,避免超过可操作时间。

3.  涂胶施工:

方法选择: 通常有两种主要方式:

吊装前涂胶: 在下方已安装管片的上端面(或上方待吊装管片的下端面)均匀连续地刮涂一层规定厚度的环氧胶(常用锯齿刮刀控制厚度和形状)。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合模后注胶: 在管片初步就位后,通过预埋的注胶孔/排气孔向接缝内注入环氧胶(需要专用注胶设备和工艺)。此方法对密封要求高,较少用于主结构缝,可能用于修补。

胶层要求:

连续饱满: 胶层必须连续不间断,覆盖整个粘接面宽度,特别是边缘部位。避免出现断胶、气泡、孔洞。

厚度均匀: 使用锯齿刮刀等工具控制胶层厚度,严格符合设计要求(通常几个毫米)。过薄影响受力,过厚增加收缩风险且浪费。

形状: 刮涂成连续、均匀的“波浪”状(锯齿刮刀效果)有利于合模时胶体均匀延展和排气。

速度: 在胶体可操作时间内快速完成涂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