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续一:《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问答(2025年版)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15.《管理办法》规定分布式光伏依附的建筑物及其附属场所应当位于同一用地红线范围内。如果同一用地红线范围内有多个建筑物,每个建筑物有独立的产权证,在这些建筑物上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按照1个项目建设,还是按照多个项目建设?

答:同一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多个建筑物,如果均对应同一用电户号,应按照1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如果对应多个用电户号,可按照多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

16.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和用户变电站用地是否应在同一用地红线范围内?

答: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和用户变电站用地应在同一用地红线范围内。大型工商业分布式光伏与用户开展专线供电时,可跨越用地红线。

17.用户与电网公共连接点的电压是220千伏,是否可以利用建筑物及其附属场所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答:用户与公共电网连接点电压为220千伏时,可以利用其建筑物及其附属场所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

18.农光、渔光互补项目按照哪种类型建设管理?已备案的农光、渔光互补项目如何处理?

答:农光互补、渔光互补以及小型地面电站光伏发电项目归于集中式光伏电站管理。对于《管理办法》发布之日前按分布式光伏发电备案且于2025年5月1日前全容量并网的农光、渔光互补项目,按照原政策执行;如果未能在2025 年 5 月 1日前并网投产,需按照各省能源主管部门对于集中式光伏电站的有关管理要求执行。

19.设施农业(比如大棚)上建设光伏项目,属于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吗?

答:设施农业(比如大棚)上建设光伏项目属于农光互补项目,归于集中式光伏电站管理。

20.在各类道路上方或边坡上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应按照那种类型管理?

答:如果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建筑物以及与该建筑物同一用地红线范围内的道路上或道路边坡上,可参照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管理。其他情况按集中式光伏电站管理。

第二篇行业管理

21.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有哪些严令禁止的行为?
答:为了规范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发,保护各参与方合法权益,保障分布式光伏发电健康有序发展,《管理办法》提出以下要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应当尊重建筑产权人意愿,各地不得以特许权经营方式控制屋顶等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资源,不得限制各类符合条件的投资主体平等参与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不得将强制配套产业或者投资、违规收取项目保证金等作为项目开发建设的门槛。利用农户住宅建设的,应当征得农户同意,切实维护农户合法权益,不得违背农户意愿、强制租赁使用农户住宅。
22.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涉及哪些政府部门?
答:国家能源局负责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和运行的行业管理工作。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在国家能源局指导下,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和运行的行业管理工作。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负责所辖区域内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国家政策执行、公平接网、电力消纳、市场交易、结算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县级能源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本区域内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和应用。
23.负责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是哪个部门?

答:《管理办法》明确: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推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方面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等规定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24.如何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消纳保障工作?

答:2024年5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消纳工作:一是推进配套电网项目建设。省级能源主管部门结合分布式新能源的开发方案、项目布局等,组织电网企业统筹编制配电网发展规划,科学加强配电网建设,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二是有序安排新能源项目建设。省级能源主管部门要结合消纳能力,科学安排集中式新能源的开发布局、投产时序和消纳方向,指导督促市(县)级能源主管部门合理安排分布式新能源的开发布局,督促企业切实抓好落实,加强新能源与配套电网建设的协同力度。三是提升系统调节能力。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根据新能源增长规模和利用率目标,开展电力系统调节能力需求分析,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提升方案,加强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完善调度运行规程,促进各类调节电源公平调用和调节能力充分发挥。四是发挥电网资源配置平台作用。全面提升配电网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构建智慧化调度系统,提高电网对高比例新能源的调控能力,因地制宜推动新能源微电网、可再生能源局域网建设,提升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能力。

《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备案并具备建设条件,但是本地区暂无可开放容量时,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及时汇总分析,并组织电网企业及有关方面开展系统性研究,统筹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用电负荷增长情况、各类调节资源开发条件和电网改造技术经济性等因素,综合制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