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钢混塔筒对1p和3p的抑制作用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1p和3p分别指风机的1阶频率(风轮旋转频率)和3阶频率(三倍风轮频率,由叶片通过塔筒时气动干扰引起)。钢混塔筒是一种将钢段和混凝土段组合的塔筒结构,可以抑制风机转子旋转产生的1p频率和叶片通过产生的3p频率,其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构刚度与频率调整

结构刚度:

钢结构提供高刚度,混凝土增加质量,二者结合可优化塔筒的固有频率,使其远离1p(约0.10.3 Hz)和3p(约0.30.9 Hz)范围,钢混塔筒的钢段具有较高的刚度,通过调整钢段的长度,可以改变塔筒的整体刚度,从而影响塔筒的自振频率。当钢段长度增加时,塔筒的刚度通常会提高,使得塔筒的自振频率远离1P和3P频率范围,减少共振风险。

频率调整:

通过合理分配钢与混凝土的比例及结构布局,可精准调控塔筒的动态特性,确保主要模态频率避开激励频率。

2.载荷分布与稳定性

混凝土通常布置于塔筒下部,增加基础质量,减少顶部机舱的振动传递,从而削弱1p对塔顶的影响。整体质量增加可减小动态响应幅值,尤其在极端载荷下提升稳定性。

钢段长度的增加可以优化塔筒的载荷分布。研究表明,随着钢段比例的增大,塔筒各截面的极端载荷和疲劳载荷会有所变化,但轮毂处的运动响应会减小,结构稳定性增加。这种优化有助于抑制因1P和3P频率引起的振动。

3.阻尼特性

混凝土的阻尼比(约5%)显著高于钢材(约1%),能有效耗散振动能量,尤其对高频的3p振动抑制效果更佳。混合结构中的材料界面摩擦及混凝土内部微裂纹扩展可进一步吸收振动能量,降低振幅。

钢段的阻尼特性相对混凝土段较差,但通过合理设计钢段长度,可以结合混凝土段的高阻尼特性,形成一种复合阻尼效果。这种设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塔筒的振动,减少1P和3P频率下的共振风险。

4.经济性与实用性

在实际工程中,钢混塔筒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适当增加钢段长度可以在保证结构稳定性和抑制振动的同时,降低整体成本。

5.设计优化

钢混塔筒的设计可以通过调整钢段和混凝土段的比例来优化结构性能。例如,采用体外预应力体系可以进一步提高塔筒的刚度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抑制1P和3P频率下的振动。

综上所述,钢混塔筒对1P和3P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调整结构刚度、优化载荷分布、结合阻尼特性等方式实现。合理的钢段长度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共振风险,提高风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实际效果需结合具体设计参数(如高度、直径、材料配比)和风况条件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