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机组选型之技术路线
风机机组选型之技术路线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先确定技术路线(双馈 vs. 半直驱),再筛选具体风机厂家,是风电项目前期开发的核心步骤之一。
以下是对这个流程的详细分解和建议:
第一步:确定技术路线 - 双馈 vs. 半直驱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决策点,直接影响风机的性能、可靠性、成本和后期运维。需要基于项目具体条件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核心考量因素
1. 风资源条件 (核心):
平均风速: 双馈风机在较低风速区域通常有更好的满发小时数(切入风速更低,部分负荷效率高)。半直驱在中等及以上风速区域表现更优(尤其在高风速区,过速保护更可靠)。
湍流强度: 高湍流区域对传动链(尤其是齿轮箱)冲击大。半直驱的少/中速齿轮箱结构更简单、扭矩更大、鲁棒性可能略好(但非绝对优势,双馈也在不断改进)。
风剪切/入流角: 影响风机载荷,间接影响对传动链设计的要求。
极端风速/阵风: 影响风机安全设计等级。
2. 项目场址条件:
地形地貌: 复杂山地(湍流大、风向变化多)可能更倾向半直驱的鲁棒性(仍需具体分析)。平坦区域两者均可。
运输吊装条件:
双馈: 机舱重量相对较轻(无大型永磁发电机),对道路和吊车要求略低。塔筒高度灵活。
半直驱: 机舱通常更重(含大型永磁发电机和结构件),对道路承载能力和吊车吨位要求更高。常与更高塔筒(如钢混塔)结合。
电网接入点距离/电网强弱:
双馈: 需要变频器提供无功补偿能力来满足电网要求(低穿/高穿等)。
半直驱: 全功率变频器具有更强的电网适应性(宽范围电压、频率适应,更强的无功支撑能力),在弱电网或长距离输电项目中是显著优势。
3. 项目经济性目标 (LCOE):
初始投资 (CAPEX):
双馈:传统技术成熟,供应链完善,初始采购成本通常低于同功率半直驱(尤其是主流机型)。
半直驱:技术相对新,永磁体成本高,初始成本通常较高(但差距在缩小)。
度电成本 (LCOE):
发电量: 需结合风资源具体分析哪种技术在本场址下满发小时数更高。半直驱在高风速区、高湍流区可能有微弱优势(效率曲线更平缓),双馈在低风速区可能有优势(切入风速更低)。
运维成本 (OPEX):
双馈:齿轮箱(高速级)是主要故障点之一,维护成本相对较高。碳刷需要定期更换(现代双馈已普遍采用滑环技术替代碳刷,可靠性大幅提升)。
半直驱:齿轮箱(少/中速级)故障率理论上更低,维护成本可能更低。永磁发电机无需励磁系统,理论上更简单。但全功率变频器容量更大,其可靠性也是关键。长期来看,半直驱的OPEX潜力被普遍认为更低,但这依赖于实际运行数据和厂家设计/制造水平。
可靠性/可利用率: 直接影响发电损失。需要参考厂家特定机型的实际运行数据和口碑。
4. 技术成熟度与供应链:
双馈: 技术非常成熟,应用最广泛,市场占有率高。备品备件、维修经验丰富,供应链稳定。
半直驱: 技术已相当成熟(尤其在海上和陆上大基地广泛应用),但市场占有率仍低于双馈。供应链(特别是高性能永磁体、大型发电机)的稳定性和成本仍需关注。
对比总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