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风电场沉降观测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1. 观测范围与时间

时间范围:从施工开始至基础沉降稳定前,需持续进行观测。

观测对象:

风力发电机组基础

升压站基础

电气设施基础

2. 规范与标准

观测点布置:依据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 执行,确保点位布置科学合理。实际工程中,观测点数量需根据上述行业标准及具体设计文件确定,通常会在基础关键位置(如四角、中心、变形敏感区域)设置多个观测点以确保监测全面性。

施工配合要求: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需进行工程地质检验,并记录数据(间接影响沉降分析)。

混凝土养护期间需监测内部温度(温差超过25℃时加强养护,避免因温度应力导致不均匀沉降)。

3. 记录与数据管理

记录内容:沉降观测数据需详细记录,包括沉降量、观测时间、点位信息等。

可追溯性:所有记录应完整保存,作为工程验收和后期运维的依据。

4. 关键施工阶段关联

重力基础施工:地基验槽后需确保地基承载力达标,减少沉降风险。

桩基础施工:沉桩过程中需控制垂直度与贯入度,避免施工偏差引发异常沉降。

5. 目标与意义

质量保障:通过持续监测,确保基础稳定性,预防因沉降不均导致的结构损坏。

验收依据:沉降观测记录是单位工程验收、启动验收的重要技术文件。

6. 注意事项

规范性:观测方法、设备选用需严格遵循引用标准,确保数据准确性。

动态调整:若观测数据异常,需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或调整措施。

总结:沉降观测贯穿施工全过程,是保障风力发电工程基础安全的核心环节,需结合规范标准、科学布点、持续记录,并与施工工艺紧密配合,确保工程质量和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