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风电项目中详堪、风机荷载、设计图和试桩四者的关系及对进度的影响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在风电项目中,详勘、风机荷载、设计图和试桩是紧密关联的四个关键环节,共同构成项目从前期勘察到设计验证的完整技术链条,它对风电项目的整体进度影响也是很大:

1. 详勘(详细勘察)

通过地质勘探(如钻探、物探、土工试验等),获取项目场地的地质条件(如土层分布、岩性、承载力、地下水位等)。

与其他环节的关系:

为设计图提供依据:地质数据直接影响风机基础类型(扩展基础、桩基础等)和设计参数。

支撑荷载计算:地基承载力、抗滑移能力等需结合风机荷载进行校核。

指导试桩方案:通过详勘结果确定试桩的位置、深度和试验方法。

2. 风机荷载

指风机运行中承受的各类荷载,包括静态荷载,风机自重、叶片重量等。 动态荷载,风压、地震力、叶片旋转引起的振动等。极端荷载,台风、地震等极端工况下的荷载。

与其他环节的关系:

输入设计图:荷载是结构设计(塔筒、基础)的核心输入参数,决定构件尺寸、配筋、桩基布置等。

影响试桩目标:试桩需验证基础能否承受设计荷载组合下的作用(如抗压、抗拔、水平力)。

依赖详勘数据:地基承载力需与风机荷载匹配,否则需调整基础设计。

3. 设计图

基于详勘数据和风机荷载,完成风机基础、塔筒、连接件等结构的设计图纸。

与其他环节的关系:

详勘的成果应用:设计图中的基础类型(如桩基长度、直径)直接依赖地质条件。

荷载的具体体现:设计图需通过结构计算确保安全承载风机荷载。

试桩的指导文件:试桩的位置、桩型、加载方式需严格按设计图执行。

4. 试桩

在施工前对桩基进行现场试验(如静载试验、动测试验),验证桩基承载力、沉降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与其他环节的关系:

验证设计图可行性:若试桩结果不达标,需调整设计图(如增加桩长、桩径或桩数)。

依赖详勘数据:试桩方案(如试桩深度)需结合详勘的地层信息。

反馈荷载校核:试桩数据可反推实际地基参数,优化荷载计算模型。

5. 四者逻辑关系

1)详勘提供地质数据 → 确定风机荷载和基础设计条件。

2)风机荷载输入 → 生成满足安全性的设计图(含桩基方案)。

3)按设计图开展试桩 → 验证桩基性能是否匹配荷载要求。

4)若试桩失败 → 重新调整设计图或优化荷载分配,必要时补充详勘。

6.需要时间

详勘需要时间:一个点位,从钻孔开始、实验、到出数据约5-6天。不含意外情况(像钻孔不让进场)。

风机荷载:提供需要数据后,如果风机和塔筒为一家,风机厂家建模计算荷载,再与塔筒迭代计算荷载,约需要15天左右,如果,风机和塔筒不为一家,风机厂家建模计算荷载,再与塔筒厂家迭代计算荷载,以及机组塔架适应性,约需要15天左右。由于不为一家,就需这样迭代2-3轮,得出塔架荷载数据,然后风机和塔筒厂家一起分析计算,得出基础载荷报告给设计院,约需45天左右。这是不出意外的正常时间,如果迭代出现问题,那需要时间更长。

试桩:一般需要45天左右,得出数据,和设计参数进行对比。设计院根据最终参数修正施工图,才能给出最终施工图。

建议:在确定风机和升压站的最终点位后,开始进行土地组卷征地时,就可以进行详勘,为后续使用数据,提供充足的空间。风机混塔厂家确定后,尽快提供风机、升压站点位,让风机厂家进行风数据和荷载计算,并于塔筒厂家联合迭代计算,为后续施工图设计和试桩留出时间。详勘是基础,荷载是核心输入,设计图是技术方案,试桩是实践验证。任何环节的偏差均可能导致连锁调整,最终目标是确保风机在全生命周期内安全稳定运行和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