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风电项目的命脉:长周期设备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风电项目长周期设备采购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进度、质量和后期运行稳定性。这类设备通常包括风机主机(含叶片、发电机、齿轮箱、控制系统等)、塔筒、主变压器、大型电缆等。以下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关键事项:

一、 前期规划与技术准备阶段

1. 精准确定技术规格与要求:

深度结合项目场址条件:风速、湍流强度、温度、湿度、海拔、盐雾腐蚀(海上/沿海)、地震烈度、地质条件、电网接入要求等必须详细分析,确保设备选型完全匹配。

明确容量与型号风机单机容量、轮毂高度、叶轮直径需优化选择,平衡发电量、投资成本和施工难度。

详细技术规范书:制定详尽、无歧义的技术规范书(包含性能保证值:功率曲线、可利用率、噪音、载荷等)、接口要求(电气、机械、通信)、设计标准、认证要求(如DNV GL、IEC等)、环境适应性要求、防腐要求、运输尺寸限制等。

兼容性与接口管理:明确设备之间(如风机与塔筒、风机与箱变、箱变与集电线路/主变)以及设备与土建基础的接口要求,避免后期冲突。

2.  科学制定采购策略与计划:

长周期识别:准确识别哪些设备属于长周期(通常制造周期 > 6个月),如定制化塔筒、特定型号风机、大型主变等。

采购启动时间:尽早启动!在项目立项或可行性研究阶段即开始长周期设备的询价和技术交流,甚至在取得部分关键许可(如土地、接入批复)前就进行锁定意向供应商和产能。风机订单通常需要在项目开工前12-18个月甚至更早下单。

采购方式选择:招标(公开/邀请)、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谈判等。招标是主流,但需考虑技术复杂性和市场供应情况。

分标策略:考虑风机整机采购、风机分部件采购(叶片、发电机、齿轮箱等分开)、塔筒单独采购、电气设备打包采购等不同策略的利弊。

二、 供应商选择与合同谈判阶段

3.  严格供应商资格预审与评估:

业绩与经验: 重点考察同类机型、相似环境条件下的项目业绩,特别是近期的运行表现和故障率。

技术实力与研发能力:评估其技术平台成熟度、设计能力、技术迭代路线图。

产能与交付能力:核心关注点!核实其工厂产能、排产计划、关键部件(如叶片模具、发电机、齿轮箱)的供应链保障能力、历史交付记录。评估其应对产能瓶颈和供应链风险的措施。

财务状况:评估供应商的财务健康度,确保其有足够资金实力支撑长周期生产和可能的履约风险。

质量体系与认证:ISO 9001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行业特定的认证。

售后服务能力:备件供应网络、技术团队响应速度、运维经验、本地化服务能力。

尽职调查:必要时进行工厂实地考察。

4.  严谨细致的合同谈判与签订:

清晰明确的交付里程碑与罚则:设定关键节点(如设计确认、原材料采购、工厂生产、FAT、发货、现场交付、安装指导、调试、预验收、最终验收)的具体时间点和严格的延迟交付违约金条款。**违约金应具有足够的惩罚性和补偿性。

价格与支付方式:

明确价格构成(设备本体、运输、保险、关税、税费、安装指导、调试、培训等)。

采用分期付款,紧密绑定付款进度与实际交付里程碑(如预付款、进度款、发货款、到货款、预验收款、质保金)。控制预付款比例,确保进度款支付与供应商实际投入匹配。

考虑汇率波动风险(尤其进口设备)及应对机制(如锁定汇率、共担风险)。

明确价格调整机制(如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详实的技术附件: 将技术规范书、图纸、性能保证值、验收标准等作为合同不可分割的附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严格的质量保证与验收条款:

明确质保期(通常2-5年),质保范围和责任。

规定详细的工厂验收测试(FAT)和现场验收测试(SAT)程序、标准及不通过的后果。

明确质量问题的处理流程、退换货条件、赔偿标准。

知识产权与保密:明确设计图纸、技术文档等的知识产权归属和使用权限。

性能保证与违约金:对发电量(或功率曲线)、可利用率等关键性能指标设定保证值及未达标的严厉惩罚措施(电量损失赔偿)。

不可抗力条款:明确定义不可抗力事件范围、通知义务、责任免除及合同处理方式(延期或终止)。

违约责任与合同终止:清晰界定各方违约情形及对应的终止合同权利、赔偿计算方法。

保险要求:明确供应商需购买的险种(如货物运输险、第三方责任险)和额度。

适用法律与争议解决:明确管辖法律和争议解决方式(仲裁或诉讼)及地点。

三、 合同执行与履约管理阶段

5.  强有力的项目管理与沟通协调:

设立专职接口人:买卖双方指定固定、有权限的负责人进行日常沟通协调。

定期进度会议与报告:建立周/月例会制度,要求供应商提供详细的生产进度报告(含关键部件采购、生产、测试照片/视频)。

严格的设计审查与确认:对供应商提交的设计文件(图纸、计算书)进行仔细审查和批准,确保符合合同和技术规范要求,这是避免后续重大变更和延误的关键!

变更管理: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请求(ECR)和变更指令(ECO)流程,评估变更对成本、进度的影响并达成书面协议后才执行。

6.  严格的质量监造与检验:

派遣监造工程师: 对于核心设备(尤其是首次合作或技术风险高的),强烈建议派遣有经验的监造工程师驻厂监造,监督原材料入厂检验、关键制造工艺(如叶片灌注、塔筒焊接、发电机绕线)、质量检测过程。

关键节点见证:参与或见证重要的工厂测试(如叶片静力/疲劳测试、塔筒焊缝检测、发电机型式试验、FAT)。

第三方检验:考虑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如船级社)进行特定环节的检验或抽查。

不符合项管理: 建立清晰的不符合项(NCR)处理流程,确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改闭环。

7. 物流运输与交付管理:

详细运输方案审查:审查供应商提交的大型设备运输方案(路线规划、车辆/船舶选择、障碍物处理、超限许可办理),确保可行并符合当地法规。

运输风险管控:确认货物运输保险已足额购买。对超长、超重、超限部件的运输进行重点跟踪和协调。

现场接收与检查:制定详细的设备到货检查清单,检查外观损伤、数量、型号规格、随机文件(合格证、测试报告、图纸、操作维护手册)是否齐全。做好详细记录(拍照📷、录像📹)。

8.  风险管理与应急计划:

持续监控供应商风险:关注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关键供应商(如叶片芯材、轴承、IGBT芯片)的供应稳定性、工厂所在地的疫情/政策/自然灾害风险。

制定应急预案:识别关键风险点(如关键部件断供、产能不足、重大质量问题、严重延期),制定替代方案(如启用备选供应商、调整部件型号、调整现场施工顺序)和应急采购计划。

供应链透明度:尽可能要求供应商提供关键二级、三级供应商的信息和供应状态。

四、 现场安装、调试与质保阶段

9.  供应商技术支持与服务:

明确现场服务范围:在合同中规定供应商提供的现场安装指导、调试、技术培训的范围、人员资质和到场时间要求。

备品备件:按合同要求采购初始备品备件包,并与供应商约定质保期内紧急备件的供应方式和响应时间。

问题快速响应:建立设备故障和缺陷的快速响应机制,明确供应商的到场时限和处理要求。

10. 性能考核与验收:

严格执行性能测试: 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现场调试和性能测试(如功率特性测试、电能质量测试、可利用率考核)。

性能保证验证:在约定的考核期内(如250等效满发小时或1年)认真收集运行数据,验证发电量、可利用率等性能保证值是否达标。

最终验收: 完成所有测试、消缺、性能考核并通过后,办理正式的最终验收手续,释放质保金(通常保留一小部分作为尾款)。

总结核心要点

时间就是金钱:尽早启动采购流程,识别锁定长周期设备。

技术是基础:定义清晰、无歧义的技术要求,重视设计审查和接口管理。

供应商是伙伴也是风险源:严格评估供应商能力(尤其产能与供应链),持续监控其履约风险。

合同是准绳:签订严密、权责清晰、罚则明确的合同,特别是交付时间、性能保证、质量要求和违约责任。

过程管控是关键: 实施强有力的项目管理(沟通、进度跟踪)、严格的质控(监造、检验)和主动的风险管理(应急预案)。

全生命周期视角: 不仅关注采购价格,更要关注设备的可靠性、可维护性、运行性能和全生命周期成本。

风电项目如同精密的交响乐,长周期设备采购则是决定乐章能否准时奏响的关键音符。在项目初期就投入足够精力优化采购策略、精心筛选供应商、签订滴水不漏的合同,看似繁琐,实则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石。建议组建跨职能团队(技术、采购、法务、项目执行)共同参与,借助外部专家力量,并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全流程跟踪管理,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保障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