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兆风机基础灌注桩的施工要点
6.25兆风机基础灌注桩的施工要点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是确保桩基质量和承载力的核心环节,其流程复杂且对地质条件敏感。以下是灌注桩施工的详细工艺流程及关键控制点,结合华北平原的地质特点进行说明:
一、施工工艺流程
1. 施工准备
场地平整:清除地表障碍物,硬化施工平台(华北平原多农田,需防沉陷)。
测量放线:采用全站仪定位桩位,误差≤50mm。
护筒埋设:按旋挖钻工艺应调整为大于桩径100–150mm,冲击钻工况保留200mm差值。
2. 钻孔成孔
钻孔方式选择:
旋挖钻:适用于粉土、黏土层(华北平原主流工艺,效率高)。
反循环钻:适合砂层或地下水位较高区域(防塌孔)。
泥浆护壁:泥浆比重1.1-1.3(黏性土可降低至1.05),控制含砂率<4%。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需动态调整泥浆性能(防渗漏)。
3. 清孔与验孔
一次清孔:钻孔完成后置换泥浆,沉渣厚度≤300mm。
二次清孔:端承桩:二次清孔后沉渣≤50mm;摩擦桩:二次清孔后沉渣≤100mm 。
孔径/垂直度检测:超声波孔壁检测仪或探笼验证,垂直度偏差≤1%。
4.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分段制作:每段长度9–12m,主筋接头采用机械连接(螺纹套筒)。
吊装定位:吊车分段下放,焊接加强箍筋,主筋定位偏差应≤20mm(JGJ 942008第6.2.4条) 。
防浮措施:采用配重或焊接固定架(华北平原地下水流速快时需特别注意)。
5. 混凝土灌注
导管法施工:导管直径200–300mm,初灌量确保埋管深度≥1m。连续灌注,控制埋管深度26m(防断桩)。
超灌高度:桩顶标高以上多灌0.8m(华北平原冻土层需考虑超灌余量)。
6. 后处理与检测
桩头破除:强度达70%后破除超灌部分,露出新鲜混凝土。
质量检测:低应变法(普查桩身完整性,Ⅰ类桩≥90%,Ⅱ类桩≤10%且不得出现Ⅲ/Ⅳ类桩);超声波透射法(大直径桩必检,查缺陷位置);静载试验(抽检1%,验证承载力)。
二、华北平原施工难点与对策
三、关键质量控制指标
1. 成孔质量:孔径偏差±50mm,垂直度≤1%,孔深≥设计值。
2. 沉渣控制:端承桩≤50mm,摩擦桩≤100mm。
3. 混凝土性能:坍落度180-220mm(水下灌注),强度等级C30-C40。
4. 钢筋笼保护层:偏差±20mm,采用定位筋或混凝土垫块。
四、施工周期参考(单桩)
五、施工设备配置(以直径1.2m桩为例)
主要设备:旋挖钻机(XR280D)、25t吊车、混凝土泵车、泥浆循环系统。
辅助设备:电焊机、超声波检测仪、全站仪、导管(φ250mm)。
六、成本构成分析(2023年华北市场价)
七、环保要求(华北平原重点)
1. 泥浆处理:设置沉淀池,禁止直排农田,脱水后外运至指定场地。
2. 噪音控制:夜间停钻(22:006:00),距居民区>200m。
3. 土壤保护:钻孔弃土覆盖防尘网,完工后复耕。
4. 泥浆零排放:华北部分城市(如石家庄、保定)要求
采用泥浆分离设备,回收率≥80%
5. 扬尘管控:钻孔作业需配合雾炮车,PM10实时监测≤80μg/m³
总结
在华北平原实施灌注桩施工,需重点控制地下水影响、粉土塌孔和冬季施工三大风险,通过优化泥浆配比、缩短工序衔接、加强保温措施确保质量。建议采用旋挖钻机提高效率,同时严格监测沉渣厚度和混凝土灌注连续性,避免断桩、缩径等缺陷。施工前应结合地勘报告制定专项方案,并在成桩后采用多种检测手段综合验证质量。
修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