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机组升压箱变的选型
风机机组升压箱变的选型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风机机组升压箱变(通常称为“箱式变电站”或简称“箱变”)是风力发电场的关键设备之一,它将风机发出的低电压(通常为690V或1140V)升高到集电线路电压等级(通常为10kV或35kV),以便进行远距离传输并减少线路损耗。其选型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风电场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运行效率。
以下是风机机组升压箱变选型时需要考虑的核心要素和步骤:
一、 核心输入参数 (必须明确)
1. 风机参数:
单机额定容量 (MW/kW): 决定变压器容量的基础。
风机额定输出电压 (kV): 通常是690V或1140V(部分直驱或中压风机可能更高)。
风机额定输出电流 (A): 用于计算容量和选择低压侧设备。
风机最大输出功率/过载能力: 考虑短时过载情况。
风机功率因数 (Cosφ) 及调节范围: 影响变压器容量计算和系统无功需求。
风机谐波特性 (THD): 影响变压器设计(温升、损耗计算)和是否需要特殊设计(如K系数)。
风机出口短路电流水平 (kA): 用于校验低压侧开关设备和变压器动/热稳定。
2. 电网/集电系统参数:
集电线路电压等级 (kV): 如10kV、35kV等。
系统最高运行电压 (kV): 决定变压器高压侧绝缘水平。
系统短路容量/短路电流 (kA): 用于校验高压侧开关设备和变压器动/热稳定。
系统频率 (Hz): 50Hz或60Hz。
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影响变压器高压绕组的绝缘水平和保护配置。
电压波动范围与要求: 影响是否需要有载调压开关。
并网点电能质量要求 (谐波、闪变等): 可能影响变压器设计或需增加额外设备。
3. 环境条件:
安装地点海拔 (m): 影响绝缘强度和冷却能力(需进行海拔修正)。
环境温度:
最高环境温度 (°C)
最低环境温度 (°C)
年平均温度 (°C)
湿度: 最大相对湿度。
污秽等级: 影响外绝缘爬电比距要求。
特殊环境:
沿海/盐雾: 需要更高的防腐等级(如C5级)。
风沙大: 需要更好的防尘密封。
高寒: 需要考虑低温启动、低温材料、防冻措施。
高湿/凝露: 需要加热除湿装置。
地震烈度: 影响结构强度和抗震要求。
安装方式: 地基安装、平台安装等。
二、 升压箱变主要技术参数选型
1. 额定容量 (kVA/MVA):
基础计算: `容量 S = P / (Cosφ * η)`。
`P`:风机额定输出有功功率 (kW)。
`Cosφ`:风机额定功率因数(通常0.9-1.0,具体看风机规格)。
`η`:变压器效率(通常很高,如>98%,初步计算可近似忽略,精确选型需考虑)。
关键考虑:
必须大于风机最大持续输出功率对应的视在功率。
考虑风机过载能力: 部分风机具有短时(如10分钟)过载能力(如110%-120%额定功率),变压器容量应能承受此过载而不超过温升限值。需查阅风机规格书。
考虑谐波影响: 如果风机谐波含量高(THDi较大),谐波电流会导致额外的铜损和铁损,引起变压器额外发热(热点温升)。此时需要:
降容使用: 选择比基础计算容量更大的变压器。
选择“K-Factor”变压器: 专门设计用于承受谐波负载的变压器,其绕组、铁芯和绝缘系统进行了加强,能承受谐波引起的额外热效应。需要根据实测或估算的谐波频谱确定K系数。
预留适当裕度: 通常建议在基础计算容量上增加10%-20%的裕度,以应对计算误差、未来可能的功率提升、运行工况变化等。
结论: 最终选择的额定容量 = MAX(基础计算容量, 满足过载要求的容量, 考虑谐波降容或K系数后的容量) (1 + 裕度系数)。 需结合风机具体参数和标准(如IEC 60076系列)进行计算和校核。
2. 电压等级与变比:
低压侧额定电压 (kV): 必须与风机额定输出电压匹配(如0.69kV, 0.114kV)。
高压侧额定电压 (kV): 必须与集电线路额定电压匹配(如10kV, 35kV)。注意区分系统标称电压和变压器额定电压(通常高压侧额定电压比系统标称电压高5%或10%)。
变比 (kV/kV): 由低压侧和高压侧额定电压决定(如0.69/10, 0.114/35)。
3. 分接开关与调压范围:
必要性: 风电场集电线路较长,电压波动可能较大。为满足风机端电压要求(通常要求稳定在额定电压的±10%以内),升压变高压侧常需要配置分接开关。
类型选择:
无励磁调压开关 (Off-Circuit Tap Changer - OCTC): 价格便宜,结构简单。但必须停电操作。适用于电压波动小、对电压调整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在风电场中较少采用,因为风机频繁启停且要求连续运行。
有载调压开关 (On-Load Tap Changer - OLTC): 可在不停电、带负载情况下调整电压。能有效应对风电场集电线路的电压波动,确保风机输入电压稳定。是风电场升压箱变的首选。缺点是价格高,维护相对复杂。
调压范围 (±%) 和档位数: 根据风电场集电线路的长度、负荷变化范围、系统电压波动情况以及风机电压要求来确定。常见范围如±4x2.5%(共9档)或更大范围(如±8x1.25%)。档位越多,调节越精细。
4. 短路阻抗 (Uk%):
定义: 变压器在额定电流下,一侧绕组短路时,另一侧绕组施加电压使短路电流达到额定值,该电压与额定电压之比(百分比)。
作用: 限制短路电流、影响电压调整率。
选择考虑:
限制短路电流: Uk%越大,限制短路电流的效果越好,有利于降低高压侧开关设备的开断能力要求和设备成本。但也需满足系统对最大短路电流的要求。
电压调整率: Uk%越大,变压器本身的电压降越大(ΔU% ≈ β Uk%, β为负载系数)。需要平衡短路电流限制和电压质量要求。
标准值: 风电升压变常用的Uk%范围通常在6%-8%之间。具体值需根据风电场短路计算结果和系统要求确定。
5. 绝缘水平与防护等级:
绝缘水平 (LI/AC kV):
低压侧: 通常按标准选择(如690V系统选3kV工耐/20kV冲击)。
高压侧: 根据系统最高运行电压和安装地点的污秽等级,参照标准(如IEC 60071)选择雷电冲击耐压 (LI) 和短时工频耐压 (AC) 值。高海拔地区需进行修正。
外壳防护等级 (IP Code): 保护人员安全,防止固体异物和液体进入。户外安装要求至少IP54(防尘、防溅水),沿海、盐雾、风沙大地区强烈推荐IP55或更高(如IP65)。门和通风口的密封至关重要。
防腐等级 (Cx): 根据环境腐蚀性(ISO 12944标准)选择。沿海地区必须采用高级别防腐(如C5-M)。 材质选择(如不锈钢、镀锌钢板+特殊涂层)和工艺需满足要求。
6. 冷却方式:
风电升压变容量相对较小(通常<3MVA),且安装在户外风机塔基附近,自然冷却 (ONAN) 是最常用、最可靠、维护最简单的方案。即依靠变压器油的自然对流和箱体外壳散热。
仅在特殊情况下(如极高环境温度、超大容量、紧凑空间限制散热)才考虑强迫风冷 (ONAF)。
7. 绕组材质:
铜绕组: 导电率高,损耗低(主要是负载损耗),温升低,体积相对小,机械强度高。初始投资高,但运行损耗低。 是风电升压变的主流选择,尤其对效率要求高的项目。
铝绕组: 价格便宜,重量轻。但导电率低于铜,要达到同等容量需更大的截面积(体积更大),负载损耗和温升相对较高。初始投资低,但运行成本高。在风电中应用较少,除非成本极其敏感且对效率要求不高。
8. 铁芯材质与损耗:
硅钢片 (传统取向硅钢片 - CRGO): 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空载损耗是其主要损耗。
非晶合金 (Amorphous Metal): 空载损耗极低(可比传统硅钢片降低60%-80%)。但材料本身薄且脆,加工难度大,成本较高(通常比同容量硅钢片变压器贵20%-40%),抗短路能力设计需特别注意。适用于年运行小时数极高、电价高、对空载损耗敏感的项目。 需进行详细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LCC)。
损耗等级: 关注空载损耗 (P0) 和负载损耗 (Pk)。应选择符合或优于相关能效标准(如IEC 60076-20, GB 20052)的变压器。高效率变压器虽然初始投资略高,但长期运行节省的电费可观。
9. 低压侧配置:
进线方式: 通常采用电缆下进线。
开关设备:
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最常见配置。熔断器提供短路保护,负荷开关负责正常通断操作和隔离。结构简单,成本低,保护特性与变压器匹配好。
断路器 (ACB): 提供更精确和可调的保护(过流、速断、接地等),可遥控操作,便于实现自动化。成本高于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在要求更高保护选择性、或风机容量很大时考虑。
电流互感器 (CT): 用于测量和保护。
电压互感器 (PT): 用于测量电压。
避雷器 (SPD): 低压侧防雷保护。
智能组件接口: 预留用于状态监测(如油温、油位、绕组温度、压力、气体等)的传感器接口和通信接口(如IEC 61850 GOOSE/MVSM)。
10. 高压侧配置:
出线方式: 通常采用电缆或架空出线(带套管)。
开关设备:
负荷开关: 用于通断正常的负载电流和提供隔离。常与熔断器配合(但高压侧熔断器保护变压器内部故障效果不如低压侧好)。
真空断路器 (VCB): 提供可靠的短路开断能力和频繁操作能力,保护功能齐全。是风电升压箱变高压侧的主流选择,尤其当OLTC需要频繁调压时。
隔离开关/接地开关: 提供检修时可见的隔离断点和接地保护。
电流互感器 (CT): 用于测量、保护(过流、差动等)和计量。
电压互感器 (PT): 用于测量、保护和同期。
避雷器 (MOA): 高压侧防雷保护。
智能组件接口: 同低压侧。
11. 结构型式:
欧式箱变: 高压开关设备、变压器、低压开关设备三个隔室相对独立布置在一个公用外壳内。结构紧凑,应用广泛。是风电的主流选择。
美式箱变: 高压部分(如插入式熔断器、后备熔断器、负荷开关)集成在变压器油箱内,结构更紧凑,成本可能略低,但维护和扩展性不如欧式。也有应用。
紧凑型/一体化设计: 针对风电塔基空间有限的特点,优化布局,减小体积和占地面积。
12. 监测与智能化:
基本监测: 油温、油位、绕组温度(可选)、压力释放阀动作信号。
高级监测 (可选): 溶解气体分析 (DGA) 在线监测、局部放电 (PD) 在线监测、铁芯接地电流监测、有载分接开关 (OLTC) 动作次数和电流监测、微水含量监测等。这些对于状态检修、预测性维护、提高可靠性很有价值,但会增加成本。
通信接口: 支持标准通信协议(如IEC 61850, Modbus RTU/TCP),将监测数据和状态信息上传至风电场SCADA系统或状态监测系统。
三、 选型流程建议
1. 收集基础数据: 详细获取上述第一部分列出的所有风机参数、电网参数和环境参数。
2. 初步容量计算与参数确定: 基于风机功率和功率因数计算基础容量,结合过载能力、谐波影响和裕度要求确定额定容量。根据电压等级确定变比。初步选择分接开关类型(强烈建议OLTC)、短路阻抗范围(如7%)、冷却方式(ONAN)、防护防腐等级(IP55, C5)。
3. 短路电流计算: 进行风电场短路电流计算,校验所选变压器的动稳定电流 (Ipk) 和热稳定电流 (Ith x t) 是否满足要求,并最终确定Uk%。
4. 损耗评估与LCC分析: 比较不同铁芯材质(硅钢片 vs 非晶合金)和不同设计(铜 vs 铝)的初始成本、空载损耗、负载损耗。结合风电场年发电量、电价、运行年限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选择经济性最优的方案。
5. 开关设备选型: 根据短路电流水平、操作要求(是否频繁)、保护配置要求(选择性)选择低压侧(负荷开关+熔断器 vs ACB)和高压侧(负荷开关 vs VCB)的开关设备类型及参数。
6. 绝缘与外壳选型: 根据系统最高电压、污秽等级、海拔高度确定绝缘水平。根据环境条件(尤其是腐蚀性)确定防护等级 (IP) 和防腐等级 (Cx) 及材质要求。
7. 智能化配置: 根据风电场智能化水平和运维策略,确定所需的基本监测和高级监测项目,以及通信接口要求。
8. 供应商沟通与技术规范书编制: 将以上确定的参数和要求形成详细的《技术规范书》,向潜在供应商询价和技术澄清。重点关注供应商的设计方案、关键元器件(变压器本体、OLTC、开关、智能组件)的品牌和质量、制造工艺、试验标准、业绩和售后服务。
9. 技术评标与确认: 评审供应商的投标方案,确认其满足所有技术要求,特别是容量、电压、阻抗、损耗、防护、开关参数、监测功能等核心参数。必要时要求提供型式试验报告或设计计算书。
10. 工厂监造与试验见证: 合同签订后,进行关键节点的工厂监造,并见证重要的出厂试验(如例行试验、型式试验项目)。
四、 特别注意事项
谐波: 现代变流器风机谐波特性复杂,务必要求变压器供应商充分考虑谐波影响,并提供相应的降容系数或K系数设计依据和温升计算报告。
防腐: 风电场环境(尤其海上、沿海)腐蚀严重,防腐是保证设备长期可靠运行的关键,必须在选材和工艺上严格要求,并明确验收标准。
抗震: 在地震区,需明确抗震要求(如加速度峰值),供应商应提供抗震计算报告。
维护便利性: 箱变内部布局应考虑检修、维护和更换元器件的空间和便利性。门开启角度、内部通道宽度、设备标识等细节很重要。
标准符合性: 确保设备设计、制造、试验符合相关国际标准(IEC)和国家/行业标准(GB, NB, DL等)。
备品备件与接口: 明确关键易损件(如OLTC操作机构部件、熔断器)的备品要求。明确与风机塔筒基础、电缆沟、SCADA系统的机械和电气接口。
总结:
风机升压箱变选型是一个涉及电气、机械、材料、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核心在于精确匹配风机和电网需求,充分考虑恶劣环境的影响(防腐、防护),高度重视可靠性和效率(OLTC、低损耗设计、优质元器件),并兼顾全生命周期成本。务必基于详细的项目参数,进行严谨的计算和分析,并编制清晰完善的技术规范书,才能选到最适合项目需求、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升压箱变。
建议在选型过程中,让有经验的风电设计院或技术顾问参与,并与风机供应商、箱变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