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点位布局的综合考量一
风机点位布局的综合考量(一)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风电场风机点位布局是项目成败的关键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以实现发电量最大化、成本最优化、风险最小化的目标。从以下几个核心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风资源(决定项目经济性的核心)
1. 风速:
年平均风速: 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发电量和项目收益。通常要求轮毂高度处年平均风速达到经济开发阈值(如>6.5 m/s 或更高,取决于技术成本和电价)。
风速分布(威布尔参数): 影响发电量计算的准确性。
垂直风切变: 决定最佳轮毂高度。切变大意味着增高塔筒可能获得更高风速和更多发电量,但需平衡塔筒成本。
湍流强度: 影响风机疲劳载荷和使用寿命。高湍流区域需要选择更强壮(可能更贵)的机型或增加安全裕度,也可能限制某些机型的安装。
2. 风向:
风向频率分布(风玫瑰图): 决定风机之间的最优排列方向和间距。盛行风方向需要更大的间距以减少尾流效应(下游风机因上游风机扰流导致风速降低和湍流增加)。合理的间距(如5D-9D, D为风轮直径)是平衡土地利用率与发电损失的关键。
3. 空气密度:
影响风机功率输出。高海拔、高温地区空气密度低,相同风速下功率输出降低,选型时需考虑。
4. 极端风速:
最大风速(50年一遇): 是风机选型和结构设计的核心依据,必须满足IEC标准(如IEC III类、II类、I类、S类)要求。
极大风速(3秒阵风): 影响控制系统和极端工况载荷。
5. 其他气象条件:
温度(最高、最低): 影响材料性能、润滑油选择、是否需要加热/冷却系统。
湿度、盐雾: 影响腐蚀防护设计,尤其沿海地区。
雷暴频率: 影响防雷系统设计。
冰冻(雨凇、雾凇): 影响叶片除冰系统需求、安全运行和载荷。
沙尘: 影响设备密封、冷却和维护周期。
二、土地属性(决定项目可行性与成本)
1. 土地权属与利用:
产权清晰度: 明确租赁或征地的所有权人,避免纠纷。
土地性质:
土地利用规划: 是否符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否位于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区(红线)、林地、草地、军事区、机场净空区、风景名胜区等限制或禁止建设区域?
地类: 耕地、林地、草地、荒地、滩涂等。不同地类征地/租地成本、审批难度、复垦要求差异巨大。
2. 地形地貌:
坡度: 直接影响施工难度(道路、平台开挖量)、基础工程量(如需要深基础或特殊基础形式)和成本。过陡坡度(通常>20%)会显著增加成本和限制可用区域。
地表粗糙度: 影响风速廓线(垂直风切变)和湍流强度。粗糙地表(森林、建筑群)会降低轮毂高度处风速并增加湍流。
微观地形:
山脊、山丘顶部: 通常是风加速区,是优选位置。但需考虑山体形状、坡度、风向与山脊的夹角。
山谷、洼地: 通常是弱风区或易产生复杂湍流,应尽量避免。
悬崖、陡坡边缘: 风速可能很大,但湍流极强且施工风险高,需谨慎评估。
3. 地表附着物与障碍物:
建筑物: 需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倒塌距离、噪声、光影影响),并可能产生扰流。
植被(森林、果园): 产生高粗糙度降低风速,增加湍流。砍伐涉及审批、补偿和生态恢复。
高压线、通信线路、管道: 需满足安全距离(电气安全、倒塔距离),可能涉及迁改。
敏感点: 居民区(噪声、光影、视觉影响)、学校、医院、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宗教场所等。需满足法规要求的最小距离,并进行专项评估(环评、社评)。
4. 面积与形状:
是否有足够连续且形状相对规整的土地容纳预定数量的风机及其间距要求?破碎的土地会降低开发效率,增加道路和集电线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