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工程桩基检测要求
风电场工程桩基检测要求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为确保风电场工程桩基(主要指风机基础、升压站等建/构筑物下的工程桩)的质量、安全与长期稳定运行,必须对桩基实施严格的质量检测。常用检测方法包括低应变法、高应变法、静载试验、抗拔试验、水平静载试验等。本要求重点阐述应用广泛的低应变法和高应变法检测要求。
一、 检测方法与目的
1. 低应变法:主要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识别桩身是否存在缺陷(如裂缝、缩颈、扩颈、离析、夹泥、断桩等)及其大致位置。
2. 高应变法:主要目的,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评估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辅助判断桩身完整性类别(特别是深部缺陷或严重缺陷)。监测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应力和锤击能量传递,指导沉桩工艺(适用于打入桩)。
二、 检测数量要求
1. 低应变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工程桩总桩数的30%。对于每一个独立的桩基础承台(如单台风机基础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3根。优先选择, 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重要结构部位的桩(如承台角桩)、地质条件复杂或变化较大区域的桩。
2. 高应变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工程桩总桩数的5%,且不应少于5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3根)。对于每一个独立的桩基础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根。
3. 重要限制:严禁在同一根工程桩上既进行高应变检测又进行低应变检测。 (高应变检测会对桩身造成一定冲击,可能改变低应变检测的初始状态或掩盖/加剧原有缺陷)
4. 异常处理与扩大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如低应变发现严重缺陷桩、高应变承载力不满足要求等),必须立即书面通知设计单位及相关责任主体。应根据异常情况的性质和范围,由设计单位确定是否增加检测数量(扩大抽检比例、增加检测方法如钻芯法或静载试验)以查明原因、评估影响范围并确定处理方案。
三、 检测实施要点
1. 检测顺序:原则上,在桩头处理完毕、满足检测条件后,应先进行低应变完整性普查检测。在低应变检测结果评定为合格的桩,再进行高应变承载力检测。
2. 高应变检测时机:高应变动力测试必须在沉桩作业(打桩、压桩、灌注桩成桩)完成后进行。必须在桩周土体达到规定的休止时间后方可进行。 休止时间主要由土的类型、桩的施工工艺决定,具体要求应严格执行《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的相关规定(休止时间通常28天;砂土可适当缩短)。休止期的目的是让扰动土体恢复强度,使桩侧阻力、端阻力得到基本发挥。
3. 承载力要求: 高应变动力测试测得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必须不低于设计规定的承载力特征值。如检测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必须立即停止后续相关桩基施工,并立即书面通知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由设计单位研究分析原因并出具处理意见(如扩大检测、补桩、加固等)。
4. 桩头处理: 检测前必须按要求对桩头进行平整处理,确保传感器安装面平整、密实、与桩轴线垂直,满足仪器安装和激振要求。对于预应力管桩,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桩头加固处理(如填芯混凝土、安装桩帽等)。
5. 仪器设备与人员:使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经法定计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检测人员必须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熟悉规范和操作流程。
四、检测报告要求
检测工作完成后,检测单位应及时出具正式、规范的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完整、数据准确、结论清晰,至少包括:工程概况、检测依据、检测方法及仪器、检测数量及位置、检测过程描述、实测曲线与数据、分析计算方法、结果评定(承载力、完整性类别)、结论与建议等。
五、 遵循规范
本检测要求须严格遵守并符合以下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3G409) (或其他适用的管桩/方桩图集);《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 5024) - 对电力工程桩基的特殊要求;其他相关地方标准或项目特定技术要求。
六、 安全与环保
检测作业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做好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如高空作业、设备吊装、用电安全等)。妥善处理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桩头碎屑),保护现场环境。
总结: 风电场桩基检测是确保风机基础安全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执行抽检比例、检测方法和时机的要求,特别是低应变普查完整性和高应变验证承载力的结合应用,以及严禁同桩双测的规定。对异常结果必须及时响应,联动设计单位处理。检测活动应全过程遵循国家及行业规范,保证检测数据的科学、公正、准确,为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