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风电项目吊装作业风险

原创 电子 [风光发电](javascript:void(0);)

在风电项目吊装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典型问题或事故包括以下类型及具体场景:

一、设备故障与结构失效

1. 起重机倾覆

原因:超载(实际载荷>额定载荷)、配重不足(如超起配重未按手册安装)、支腿沉陷(地面承载力不足)。

后果:2018年江苏某项目因未检测地耐力(实际仅8t/m²),LR 11000支腿陷入地面导致倾覆,直接损失超2000万元。

2. 钢丝绳断裂

案例:2020年内蒙古风场,因未发现钢丝绳内部断丝(仅表面完好),吊装130吨机舱时断裂坠落,造成塔筒损毁。

3. 臂架变形或断裂

技术分析:主臂或副臂焊缝疲劳开裂(需按ISO 5817标准定期探伤),常见于频繁拆装或超半径作业。

二、操作失误与协同失控

1. 信号误判

数据:统计显示60%吊装事故源于信号沟通错误(如手势与无线电指令冲突)。

案例:2021年河北项目,指挥员误发“起升”指令,导致叶片与塔筒碰撞,叶片损毁。

2. 多机干涉

场景:主吊车与辅助吊车作业半径重叠,引发碰撞(如吊臂间距<10米时风险激增)。

3. 负载失控

典型问题:未执行试吊(离地10cm静置检查),导致机舱偏摆撞击塔筒(如2022年新疆事故)。

三、环境因素引发事故

1. 风速超标

违规后果:叶片吊装时风速超8m/s(GB/T 378982019规定),导致叶片摆动失控(如2023年山东项目叶片断裂)。

2. 雷电与极端天气

案例:2019年广东风场,未及时撤离高空作业人员,雷击导致吊车电气系统瘫痪,人员受困。

3. 地质隐患

技术风险:钢混塔筒基础周边回填土未压实(要求压实度≥95%),引发吊装中基础沉降。

四、管理漏洞与设计缺陷

1. 参数错用

案例:误读起重机载荷表(如将50米半径的100吨额定载荷用于55米半径作业),直接导致超载倾覆。

2. 分段吊装误差

问题:钢混塔筒法兰对接错位>3mm(规范要求≤1mm),螺栓强行紧固引发结构开裂。

3. 应急预案缺失

教训:2020年某海上项目未配备应急拖船,吊车故障后无法撤离,遭遇潮汐冲击损毁。

五、特殊部件风险(叶片/机舱)

1. 叶片吊装失控

场景:双机抬吊时叶尖与叶根受力不均(需控制主辅吊车速度同步误差<5%),导致叶片折损。

2. 机舱对接偏差

技术难点:机舱与塔顶法兰螺栓孔错位(允许公差仅±2mm),强行校准可能损伤齿轮箱。

六、事故预防核心要点

1. 技术控制

使用LICCON2或IC1控制系统实时监控载荷、风速、倾斜角;

叶片吊装配置激光定位仪(精度±1cm),规避碰撞风险。

2. 管理强化

执行“双人核验制”(配重、钢丝绳、地耐力等关键参数);

建立吊装作业“红黄牌”机制(风速预警)。

总结

风电吊装事故多源于“设备人环境”协同失效,需通过精准执行国标、强化智能监控、完善管理体系,实现风险闭环控制。建议将事故案例纳入培训教材,提升一线人员风险感知能力。